說到相機,我們不得不提到日本尼康。作為相機行業的傳統老牌,昨日(2月23日)尼康品牌迎來了百年誕辰。但事實證明100歲的尼康日子并不好過。據了解,近期尼康公布的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尼康凈利潤虧損8.31億日元(約合0.5億元人民幣),而上年同期盈利還高達187.1億日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公布財報的同一天,尼康映像儀器銷售(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停售“致金DL系列”高端數碼相機。在百歲誕辰之際尼康似乎迎來了“百歲憂”。
2009年還是世界第一的相機企業尼康業績出現虧損!這著實讓人大吃一驚。有專家表示,尼康業績這幾年低迷跟市場大環境有很大關系,顯然相機市場正被智能手機革命。據悉,從1973年“大哥大”的出現,到智能手機的出現,手機有四十余年的發展史。如今,智能手機已走進千家萬戶,再加上手機拍照功能的完善,單反相機似乎在雞肋似的存在著。除此之外,近年來,尼康質量問題頻遭曝光,從“黑斑門”到“D600進灰”,這些事件的發生都對尼康品牌造形象形成了負面影響。種種因素疊加起來,尼康在百歲誕辰之際收到這樣一份悲慘的禮物也著實在情理之中。那么作為食品機械企業,我們又該從尼康“百歲憂”中獲取怎樣的經驗教訓呢?
學會革新才能遠離被智能“革命”
隨著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加之技術的不斷完善等,相機行業的發展直接受到威脅。專家認為,智能手機的拍照和視頻攝錄功能越來越強大,導致數碼相機成為一個夕陽產業。在這個夕陽產業下,不僅只有尼康茍延殘喘,還有索尼、佳能等相機企業。正是由于智能化手機的沖擊,為尼康的“百歲憂”埋下了導火索。同樣,在食品工業領域,智能化程度也在日益提升,近幾年,市場上也曾先后出現了碼垛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拉面機器人等等,這些高智能產品的陸續出現,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讓食品機械面臨被淘汰的尷尬境地。“防患于未然”,為了不被智能革命,食品機械企業必須走在智能化的前方,不斷在設備研發與創新方面引進最新技術,只有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與時俱進才不會讓自己處于雞肋的位置。
跨界融合 為自身尋求新生機
實際上,近年來,為了擺脫智能手機、競爭對手的制約,尼康開始做跨界嘗試。緊隨時代潮流,其嘗試進入全景VR領域、極限運動相機領域,醫療領域等。種種跡象表明,現如今尼康品牌正努力甩掉“落伍”這頂帽子,并試圖通過創新轉型的方式,改變“無利可圖”的現象。同樣地,在食品機械領域跨界融合也成為目前的產業發展趨勢之一。
2016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要求培育國有企業融合發展機制。在國家政策及工業互聯網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食品機械企業也在將跨界融合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重點課題。
在“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時代背景下,食品機械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把握好時代潮流,學會為自身引進新興的事物與概念。適當的跨界融合,不僅會為企業創造出新的生機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企業的視野,讓更好的在市場中生存下去。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尼康的“百歲憂”不僅為相機行業敲響了警鐘,同時,它也給食品機械行業帶來了經驗教訓,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必須時刻關注著市場上潛在的威脅,并且通過一系列有效手段將危險降到最小。